外資布局中國,模具行業加快結構調整
編者按:模具制造是制造業的根基,在電子、汽車、電機、電器、儀器、儀表、家電等產品中,六到八成的零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型。目前中國模具產業具有廣闊市場空間,受外資壟斷擠壓產業利潤空間,內資企業積極創新、加快結構調整,民營模具企業在競爭中走向崛起。
一、外資企業加緊布局中國模具市場
“十五”期間,我國模具企業得到快速增長,年均增速達20%。2005年中國模具行業模具銷售額610億元,比上年增長25%,加上20多億美元的進口份額,中國模具市場容量已達800億元左右。專家預測,“十一五”期間,中國模具市場份額將達1200億元。
外資企業因為核心技術不愿外流,一般不選擇合資。外資企業進入一般有兩種模式:一是與其配套的企業(即客戶)一起進入,其特點是專業為單一客戶服務,模具品種同樣單一;二是自己進入中國。外資模具公司投資中國,其目的是利用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和便宜的鋼材,賺取更多利潤。外資企業中,模具車間是“秘方車間”,外人是不能隨便靠近的。在中國設廠,外資既有資金,又有自主技術,并不需要和中國企業合資。他們只是為了降低人工成本。而且,他們把設計依然放在國外,通過網絡傳到其他在中國的企業。
近年來,國際模具制造巨頭看到日益發展的中國模具市場,紛紛進入到中國模具市場,在中國投資設廠的新一輪擴張正如火如荼。德國海拉吉林落戶;日本豐田模具天津設廠;芬蘭貝爾羅斯公司投資興建的深圳模具制造廠不久前正式投產,專為電信、保健、電子、汽車等行業提供高檔模具產品。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不僅將資金帶到中國市場,而且帶來了先進的技術、設備和工廠管理。
二、內資企業加快自主創新、結構調整
目前,我國模具企業規模僅次于日本和美國,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共有生產模具的廠點約2萬多家,模具生產廠點中多數是自產自配的工模具車間(分廠),專業模具廠也大多數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組織形式。大多集中在中低檔領域,技術水平和附加值偏低,部份精密、復雜沖壓模具和塑料模具、轎車覆蓋件模具、電子接插件等電子產品模具仍然依靠進口,模具產品的進出口逆差超過10多億美元。國內自配率不足80%,其中中低檔模具供過于求,中高檔模具自配率不足60%。國外模具企業大多是“小而專”、“小而精”;我國模具自產自配比例高到50%以上,而國外70%以上是商品模具。國內模具總量中屬大型、精密、復雜、長壽命模具的比例只有30%左右,國外在50%以上。2006年我國模具進口總額為20.47億美元,出口總額為10.41億美元,進出口相抵后凈進口為10.06億美元,為凈進口額最大的國家。
近年來,模具行業自主創新、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主要表現在:
1.行業創新能力增強
模具行業是技術密集、資金密集的產業,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技術的發展,高級模具鉗工及企業管理人才也非常緊缺。各地政府和高等院校加大了科研開發和技術攻關的投入,模具企業開始走“產、學、研”結合之路,加大對人才培訓和技術開發方面投資,行業創新能力得到增強。
2.行業整體效率提升
目前國內越來越多數模具企業淘汰了過去作坊式管理模式,實現了現代化企業管理。許多企業采用了先進的加工設備,特別是設備數控化率和CAD/CAM應用覆蓋率有大幅提多。由于體制改革和資金鏈拉動等方面的政策調整,模具企業開始走聯合發展之路,配套企業也注重加強上下游產業鏈協作,設備利用率得到有效的提高,行業整體裝備水平進一步提升。
3.標準化、商品化程度提高
國外先進國家模具標準件使用覆蓋率達70%以上,國內模具標準件使用覆蓋率只有45%左右。金融危機下,模具行業、企業的競爭優勢在于“低成本、短周期、高質量”,模具企業更加注重制造鏈的管理和標準件的應用,整個行業模具標準化水平正在提高。
4.模具材料及市場份額增長
我國每個職工平均每年創造模具產值約合2萬美元左右,而模具工業發達國家大多是20萬美元。為了提高模具企業經濟效益,國內模具企業與高等院校加緊合作,在模具材料性能、質量和品種方面的研究不斷有新的應用成果。目前模具產品水平和生產工藝水平總體上比以前提高許多,而模具生產周期也縮短了許多,高精度、高檔次模具市場份額得到增長。2005年中國模具市場容量已達800億元左右。“十一五”期間,中國模具業市場份額將達1200億元。
三、民營模具企業強勢崛起
民營模具企業的崛起是整個中國模具產業結構中的重大調整,民營模具企業在整個模具市場中已占絕對的主導地位。在前幾年,人們提到汽車模具企業,可能就會想到一汽、天汽、東風等企業,但是現在這種格局已被打破,越來越多的民營汽車模具企業開始進入行業的前端,他們踩著時代的步伐,踏著國際模具先進發展水平的腳印,在中國的模具市場中掀起一股又一股熱潮。很多新興的民營模具企業善于總結整個中國模具行業發展歷程,從中吸取有價值的經驗教訓,并將其消化吸收在企業的設計規劃和發展戰略中。民營模具企業在資金使用方面更自由,促使其在市場方面走得也較國營企業快。很多民營模具企業還很注重企業的品牌建設,注重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注重企業的國際化市場的開拓,并實現了模具的專業化生產。
伴隨著模具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日益增強與提高,國家制造行業把模具工業列為中國制造業之母,將模具制造業列為支撐中國制造業發展的一個最基本的基石,要振興裝備制造業,要節能節材,要改變生產增長方式及改變結構,都需要發展模具。自1997年起,國家對國內部分模具企業實行增值稅先征后返70%的優惠政策,2006年,國家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又明確了230家模具企業自2006年1月1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享受模具產品增值稅先征后退50%的優惠政策。優惠的政策支持為模具工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政策保障,提高了模具行業從業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正確的產業政策產生了正確的引導作用,促進了我國模具工業技術水平的提高和骨干模具企業隊伍的形成。
國家和各個地方產業政策的支持促進了國內模具市場的繁榮,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際資本向國內轉移,這里面有兩個內涵。一是國際資本看到了中國市場,中國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自然資源和技術資源,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生產大國,成為世界制造業基地。二是跨國公司紛紛到中國采購模具,尤其是中低端模具,采購量非常大,客觀上帶動了我國模具的出口,也降低了國際市場模具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