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行業節能減排五大主要問題有待解決
企業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
前幾年企業用能、用水、排污成本占紡織企業總成本的比重不高,企業在能源、用水的管理相對粗放,在基礎計量管理和專業人才的培養上投入有限,全廠一塊電表、水表的企業不少,缺少基礎數據的積累。企業對投入不高、效果明顯的節能節水技術采用的積極性較高,但對節能節水減排新技術的開發和改造的主動性還比較欠缺。
缺少對行業能耗、水耗的科學評價體系
當前行業管理弱化,對行業能源、用水的數據采集、匯總分析難度大,多年來行業僅有一個棉印染產品取水定額標準,能耗標準隨著產業的發展已難以適應目前的要求。調研中,企業強烈要求盡快完善紡織行業能耗、水耗標準。
紡織產業鏈間沒有形成共同的利益機制
我國染整前處理耗水、耗能和污染物產生量占全部污染負荷的60%以上,這主要是由于前道紡織廠PVA混合漿料的使用給后道染整工序造成較大壓力。歐洲紡織企業采用淀粉漿料,用生物酶技術進行前處理,污染負荷小。美國使用單一PVA漿料,采用回收技術也取得較好效果。我國主要采用PVA混合漿料,有利于紡織廠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但印染污染負荷大,難以回收處理。必須對PVA漿料對紡織產業鏈影響進行科學評估,加強紡織與印染的銜接,從源頭控制污染。
在節能、節水、減排研發方面投入不足,缺少關鍵技術支撐
紡織行業平均利潤率只有3%左右,企業難以有大的投入。由于地區之間、企業之間交流不足,缺少權威的、成熟的、共性的技術推廣,因此,在社會上眾多的技術中企業難以辨認真偽,為節能、節水、減排技術的推廣增加了難度。
監督機制不完善
由于區域經濟的差別,各地區節能、節水、減排工作的扶持力度、監督管理不平衡。管理嚴格地區的一些不能達標的企業有加速向其它省份轉移的趨勢,這會造成能耗、水耗、污染的轉移,加劇整體治理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