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視覺:新興的自動化市場
“從去年開始吧,這塊市場(指機器視覺)才算有了點人氣。Cognex、PPT Vision、DVT等紛紛安營扎寨,Siemens、NI、Banner等也有所動作。廠家的廣告漸漸多了,各種活動也頻繁起來。”一位自動化公司的老總總結道:“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升溫在即。”
大多數的國內從業者都有這樣的感受。中國圖像圖形學會秘書長羅志安認為,機器視覺技術與加工制造業息息相關。盡管目前國內市場還處在開荒播種階段,但隨著全球制造中心向中國轉移,這一市場前景誘人。“繼北美、歐洲和日本之后,中國市場正在成為各大廠商角逐的焦點。”
有這樣一句廣告語:為您的機器置入眼睛和大腦。這是對機器視覺非常形象的解釋。簡單來說,機器視覺就是用機器代替人眼來做測量和判斷。在現代工業自動化生產過程中,涉及到各種各樣的測量、檢查和識別,比如汽車零配件尺寸的檢測等,過去這些工作都是靠人工來完成,在工廠的生產流水線后面經常可以看到數以百計甚至上千的檢測工人,這在給工廠增加巨大的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同時,仍然不能保證100%的檢驗合格率(即“零缺陷”);此外,對一些不適于人工作業的危險工況或人工視覺難以滿足要求的場合,用人眼根本無法進行檢測,機器視覺于是應運而生。它特別適用于大批量生產過程中的測量、檢查和識別,最大的應用行業包括汽車、電子與電氣、制藥、食品、飲料、包裝等。目前,全球機器視覺市場總量在60億~70億美元之間,并且以每年8.8%的速度迅速增長。而在中國,視覺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盡管在某些局部已經有了應用,并且國內的高校、科研院所在這方面開展了多年的工作,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它還是一個新事物。
機器視覺在國內還沒有發展成一個完整的行業,從供應商到系統集成商到終端客戶,整條產業鏈還處于培育階段。而在國外,機器視覺作為一個產業已經相當成熟了,在有些地方,市場競爭甚至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在應用方面,國內僅僅出現了一些零星的案例,而且往往較為初級,無論是在深度上還是廣度上,都與國外水平相去甚遠。這與我國整體工業水平不高也有關系。當前,我國工業面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任務,所謂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就是要用先進的技術來武裝傳統產業。
這一市場潛力巨大。雖然目前國內還沒有這方面市場容量的統計,但是國際權威統計資料顯示,全球機器視覺市場總量正在向100億美元挺進。技術的進步是一種趨勢,國內的制造技術終歸要和國際接軌,所以對機器視覺的市場需求肯定會旺盛起來。至于應用高潮的來臨,大概需要5年左右的時間,從一個行業發展的規律來看,它必須有這樣的軌跡,有些階段也是不能逾越的,而且,這個時間更多是取決于市場需求是否旺盛,發展的大環境將起到很大作用。
投入產出比是企業在導入機器視覺時需要考慮的問題。過去,視覺系統的相關硬件價格昂貴,軟件進入門檻高,想要導入視覺系統,所耗費的成本不是一般企業能夠負擔的。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便宜、好用、方便的視覺產品紛紛面市,用戶在這方面的投入并不會很大,我認為是可以接受的。從大的趨勢來看,機器視覺的普及應用將會越來越廣,這一技術對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有極大的助益,一個有遠見的企業家,應該意識到引進先進技術對自身企業的意義。
目前國內做機器視覺的企業,大多數都是在代理國外的產品,擁有自主技術的廠家少之又少。國外很多企業都設有自己的研發機構,而國內企業在技術實力上還相當薄弱。所以在發展的初期,當國內自主研發的產品暫時滿足不了市場的需要,那么顯然國外的產品會在市場上占據較大份額,這是不可避免的。隨著對國外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吸收,我國必將逐步發展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東西來。這是一個方向。不掌握核心技術,不僅在技術上沒有主導權,在市場上也將喪失話語權。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內廠家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首先,要從最需要應用這一技術的行業開始推廣,盡快建立起成功的應用范例,這樣便于大家認識這一新技術,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在一些比較大的行業——比如機電制造業一一進行推廣更容易取得成功。其次,國內廠家應該注重人才的培養,這很關鍵。這不單單是要有在實驗室中做基礎研究的人,更重要的是要有人進入企業,在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的結合上多做一些工作。第三,要注重對國外先進技術的消化和吸收,當然不必奢求機器視覺的方方面面都靠自己來做,但是掌握一些關鍵技術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