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業成并購首選目標監管謹慎
普華永道(PwC)和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共同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是亞洲并購活動的首選目標,去年金融服務業交易的總價值已從2004年的24億美元激增至150億美元。
這項研究列舉了中國2005年的35宗并購交易,其中價值最高的是外商對中國“四大”國有銀行中的三家銀行的巨額投資——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中國建設銀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和中國工商銀行(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參與研究的普華永道交易合伙人馬修·菲利普(Matthew Phillips)表示:“中國并購活動迅猛增長。”
“雖然那些較大規模的交易以后可能難以見到,但外資對中國迅速發展的金融服務業的興趣從未如此濃厚。”
普華永道和經濟學人智庫的最新發現顯示,盡管中國并購交易的價值和投資者的信心均處于高位,但今年大型投資交易的數量可能會急劇減少。
菲利普估計,總體而言,今年并購交易的數量有望增加,但金融服務交易總價值可能僅有60億美元。他預計會出現更多規模較小的交易,包括那些涉及基金經理和證券公司的交易,但他表示,出現大規模銀行業交易的可能性較低,因為許多交易在2005年已經完成。
他補充稱,最終國有銀行也許還會試圖在國內股市籌集更多資金,而非借助外來投資。
去年,有幾筆對中國最大銀行的投資達到數十億美元,其中包括由高盛(Goldman Sachs)牽頭的財團對工行38億美元的投資,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向建行投資30億美元,以及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16億美元入股中行。
最大的非銀行業交易之一,是匯豐保險集團有限公司(HSBC Insurance Holdings)斥資10億美元,收購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Ping An Insurance) 9.9%的股權。
總體而言,潛在投資者都非常樂觀。受訪的高管中,有近52%的人表示正打算在今后5年內在中國進行并購,這一數字為亞太地區最高。印度位居第二,為37%,日本以20%位列第三。
但對投資者而言,中國的環境仍頗具挑戰性。最近數月,有跡象表明,中國國有企業和政府監管機構不那么愿意將有價值的資產出售給外國投資者。
報告發現,由于“監管和文化”方面的原因,中國是亞太地區最難操作的市場。“雖然中國監管當局常常把(世界貿易組織)原則掛在嘴上,但當地的法律環境仍存在風險,使交易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信念’,”報告稱。“競相到中國去做生意,證明了投資者對風險的偏好。”
葉之宇(Andrew Yeh) 譯者/牛薇 梁鷗
來源:英國《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