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合肥市產權交易中心主任易劍
健全的法律是產權市場發展的有力保障
編者按:市場的發展需要經濟的推動,同時也需要法律的保障和規范,對于產權交易市場發展的初期階段更是如此。健全的法律法規像一只有力的手,扶持著這棵幼苗健康成長,保護它不會在市場的狂風暴雨下夭折。
依托政府政策,服務社會經濟
記者:從1998年至今,合肥市產權交易中心經歷了哪幾個發展階段?每個階段有什么特色?如何折射出中國產權市場的發展變化?
易劍:簡單地講,合肥市產權交易中心的發展可以《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國家國資委3號令)的頒布為界,分成前后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指1998年到2003年底。合肥市政府及相關部門陸續出臺了《產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關于規范國有、集體企業產權轉讓若干問題的通知》、《合肥市產權交易工作監督暫行規定》、《關于加強企業國有、集體產權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等各項政策規定,使整個產權交易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進了合肥市國有企業改革改制工作的順利開展。
第二個階段指2004年至今。這段時期合肥市產權交易中心依據國務院國資委3號令及國家其他政策的要求,通過規范市場運作程序、大大推動國有、集體企業產權進場交易,使合肥地區的產權市場得到了迅速地發展。目前,合肥產權交易中心已發展成為集實物產權、債權、股權、知識產權為一體的綜合性交易平臺。2003年、2004年、2005年,合肥產權交易中心的交易額三年邁了三大步,從2003年的10億元,到2004年的20億元,再到2005年的24億元。
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以產權交易中心為主市場,以技術產權交易所、股權托管交易所為專業市場的較為完整的產權交易市場體系,發展成為集物權、債權、股權、知識產權為一體的綜合性交易平臺,為我省目前規模最大的產權交易市場。
記者:給予合肥市營造一個良好健康的產權交易環境,地方政府做了哪些努力?
易劍:一是加強政策法規體系建設,規范產權交易行為。根據產權交易形勢的發展和我市產權交易市場建設的需要,1998年合肥市就出臺了《產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2002年又頒布《關于規范國有集體企業產權轉讓若干問題的通知》、《合肥市產權交易工作監督暫行規定》、《關于加強企業國有集體產權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和《合肥市產權交易特邀監督員工作暫行辦法》等四項政策法規。為貫徹落實國務院96號文件和國家國資委3 號令精神,2003年,合肥市政府又陸續出臺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和國有產權轉讓管理的若干規定》和《合肥市重組企業掛牌招商操作程序》兩項規定。
二是健全產權交易市場體系,搭建產權交易和股權托管的平臺。1998年合肥市產權交易中心成立,其功能主要是為本市國有企業改革、改制提供服務;2002年設立合肥技術產權交易所;2004年組建全省第一家股權托管交易所。經過幾年的發展,合肥市的產權交易市場體系日益健全,功能日趨完善,規模逐步擴大。
三、規范市場運作,強化監督監管。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產權交易工作。市政府成立了由常務副市長任組長,市監察局局長和財政局局長任副組長的市產權交易管理領導小組,加強對全市產權交易工作的管理。同時,市紀檢部門也派工作組進駐產權交易機構,加大對產權交易工作的督查力度,保證了國有產權交易的規范運作。
記者:合肥市產權交易中心在合肥市的經濟發展建設中做了哪些貢獻,起到了什么樣的重要作用?
易劍:合肥市產權交易中心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響應合肥市“大發展、大環境、大建設”號召,為加快工業立市,充分發揮市場功能,服務于企業改革,服務于招商引資,服務于科教興市,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促進地方資本市場建設。
作用與貢獻主要體現于:第一,促進了國有資產的規范交易,有效地防止了國有資產的流失;第二,發揮了合肥市招商平臺的作用,為引入各類投資者,加快合肥市建設作出了貢獻;第三,作為一個權屬交易市場,為合肥市及周邊地區的生產要素的流動、重組提供了良好的服務,促進了本地區資源的優化配置與經濟的發展。
立足主業,謀求創新
記者:請易主任詳細介紹一下中心在股權托管方面的業務情況,有何創新的特點?
易劍:中小企業融資難是長期困擾我國經濟發展的問題,為中小企業提供一個直接的融資通道,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幾乎整個產權界都認為,在對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權進行登記托管的基礎上,利用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進行創新融資,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有效辦法。
2004年,合肥股權托管交易所正式掛牌成立。該所的成立,填補了安徽省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權登記托管專業性機構的空白。2005年,合肥市以政府文件形式頒布了《關于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權實行集中登記托管的通知》,2006年出臺了《關于印發〈合肥市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權集中登記托管實施辦法〉的通知》配套文件。
目前,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權集中登記托管軟件系統于2005年正式運行,股權開戶、登記、托管、查詢、掛失、凍結、質押、轉讓鑒證、過戶、分紅派息、信息查詢等各項工作已全面展開。
記者:除去國有產權交易外,合肥市產權中心是否有考慮其他或者多元化的交易品種?
易劍:從2004年以來,合肥市產權交易中心就一直進行產權業務形態、品種等方面的創新活動。主要體現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開展非國有產權的交易業務。產權市場是一個權屬交易的平臺,本身就沒有所有制界限,從中心近幾年的業務額看,非國有的比例逐年在增加,
項目結構優化的特征非常明顯。成交項目中非國有項目比例逐年上升;異地并購漸成產權交易的主體;標的物類型呈多樣化趨勢。通過多樣化深層次發展,合肥產權市場逐步成為各類權屬進行交易的場所,切實發揮了配置資源、促進生產要素流轉的功能。
二是大力推進非上市股份公司的股權托管業務。爭取先從股權的大宗交易和抵押融資方面尋求突破。
三是在現有的技術產權交易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技術中介工作的力度,并且在技術資源與金融資源的融合形式上有所創新。
四是利用中心的人才與信息資源的優勢,開展投融資以及財務顧問方面的咨詢服務。
加強內部管理,規避交易風險
記者:合肥市產權交易中心是如何來防范與規避產權交易過程中存在的風險?
易劍:一是對現有的產權交易業務流程進行了重新構建,對各部門依據其在流程中的地位與作用進行了新的職能界定,增設交易鑒證部,加強對交易項目合規合法性的鑒證監督功能;
二是出臺了《產權交易鑒證規程》和《產權交易業務流程》系列文件,全面規范產權交易流程的各個環節,從制度上確保了產權交易的“公開、公平、公正”。確定的產權交易業務流程為:業務受理—掛牌招商—組織交易—簽約鑒證—清算交割—資料歸檔。中心交易鑒證部從項目受理開始,對交易項目進行全過程審查、監管,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問題,確保產權交易工作嚴格按照國家各項政策執行。另外,還對產權交易中的各類格式文本進行了修訂,全面實行標準化文本格式;
三是加強對產權交易履約環節的監督,要求履約過程中資金要進場結算,絕不允許履約環節中的場外自行交易行為。
記者:前不久,合肥市產權交易中心進行了中心效能建設動員大會,能否請您介紹一下今后這方面工作的詳細計劃?
易劍:2006年是合肥市的效能建設年。為響應市委市政府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效能建設的號召,我中心于近期召開了效能建設動員大會,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的各項戰略部署,
一是成立行政效能建設領導小組,認真學習貫徹《中共合肥市委 合肥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改進機關作風提高工作效能的意見》和《關于在市政府機關開展加強行政效能建設優化發展環境評議工作的通知》精神。
二是結合中心工作實際,完善制度體系,規范操作流程。落實《合肥市產權交易中心行政效能建設實施細則》,全面落實崗位責任制、AB崗工作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否定報備制、首問責任制和一次性告知制七項規章制度。
三是推進規范化建設,加強部門協調,優化職能配置、明確部門責任,深化對外公開服務承諾制,細化服務功能、強化服務意識,實現公開透明化,
四是強化督促檢查,通過加強建章立制、嚴格考核、強化督查,確保各項重點工作落到實位,推動效能建設深入開展。使中心全體工作人員在履行職責和改革創新上有新的突破,在服務水平和辦事效率上有新的改進,在廉潔自律和抵制腐敗上有新的加強,努力形成服務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效能機制,樹立中心優質規范服務的良好形象。
積極融入區域產權交易市場
記者:中心與其他交易所的合作以及加入區域產權交易市場的情況如何?對如何構建區域產權市場您的觀點是什么?
易劍:近年來,合肥市產權交易中心本著合作、開放的原則,積極融入全國產權交易大市場,以實現產權的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流動,提升本地區經濟的融合力與競爭力。
中心先后加入長三角16城市產權交易協作聯盟和北方產權交易共同市場、長江流域產權交易共同市場,并在天津產權交易中心設立了交易席位。目前,合肥市的產權交易信息已實現在北方產權交易共同市場和長江流域產權交易共同市場異地同步掛牌。另外,合肥市產權中心還與天津、上海、北京三大產權交易機構簽署了中央企業國有產權交易的合作協議。
記者:您是如何看待中國產權市場未來發展的態勢?在我國資本市場將會扮演一個什么樣的角色?
易劍:十六大報告指出:“推進資本市場的改革和穩定發展。發展產權、土地、勞動力和技術等市場。創造各類市場主體平等使用生產要素的環境。”在《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國家進一步明確提出要“建立多層次股票市場體系。在統籌考慮資本市場合理布局和功能定位的基礎上,逐步建立滿足不同類型企業融資需求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從本質上講,產權市場就是資本市場,只不過它的產品是非標準化的,沒有股票市場的流動性那么強,監管沒那么嚴格而已。在目前股份制經濟相對不發達,國有企業仍以實現戰略性調整和改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主要目標的條件下,產權市場的主要功能將是以規范為主要特征的產權交易鑒證業務。隨著股份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對產權交易市場的功能要求也將發生重大變化。產權交易市場的功能將逐步向為標準化股權轉讓服務方面轉移,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權益性資本市場。 標準化的非上市股份公司的股權最終可能成為產權市場的基礎商品。因此,將產權市場的定位于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一部分,是現有制度演進的必然,也是產權市場發展的必然。
記者:請問合肥市產權交易中心06年的工作重點或主要任務是什么?今后一段時間內,中心的交易工作將呈現出什么樣的特點與趨勢。
易劍:2006年的工作重點:
(一)加強國有產權交易工作,保持交易額繼續高速增長。2006年,國有產權交易仍將是中心的核心業務,要充分利用中心在國有產權交易領域中的品牌、人員素質、市場網絡等方面的優勢,力爭2006年在國有產權交易中取得更好成績。
(二)完善配套條件,加快市場創新,推進新型業務快速增長。根據中心的具體情況,加快在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權托管及相關的業務的拓展、技術成果的產業化、充分發揮中心作為權益交易平臺的作用,通過與信托公司、資產管理公司、擔保公司等相關機構間的功能與資源的嫁接,在區域資本市場開拓交易的創新品種。
(三)促進產權交易外部環境建設,建立健全監管體制。依據國務院國資委3號令及產權交易相關政策規定,結合我市產權交易實際,對產權交易程序、產權交易機構、違法行為的處罰等做出明確規定,使企業產權交易行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運作。
(四)進一步完善內部制度,強化內部管理,打造一支高素質員工隊伍。提高綜合服務功能,提升中心整體服務水平。
從中長期來看,中心工作的著力點主要集中于:一是堅持國有產權進場交易這個主線不放松。在合肥市國有產權交易市場總容量有限的情況下,對省內周邊市、縣進行開拓。二是積極拓展新的業務,尤其是以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權為標的的業務創新,很長一段時期內將是中心工作的一個重點。三是大力推進產權市場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合肥市產權市場的外部網絡,與全國性的大市場進行更為深入的合作。另一方面,則要對合肥市場進行重新構造,要逐步形成為經紀公司為主體,各類相關中介機構參與,監管與運營分開的產權市場經營與管理模式。
來源:新浪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