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重慶醫藥工業總產值欲達140億
一、編制《規劃》的背景和意義
醫藥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作為一個專項規劃,是工業總體規劃在特定領域的延伸和細化,是政府指導醫藥工業發展,履行政府公共職責的依據。編制并實施好我市醫藥行業“十一五”規劃,對于保護和增進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實現黨的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加快推進醫藥行業新型工業化進程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醫藥工業“十一五”總體發展思路和目標
1、總體思路
積極采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醫藥產業,加快企業技術進步,大力推進醫藥工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做大做強化學原料藥及制劑、現代中藥,培育發展醫療器械、生物制藥、獸藥產業,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提高我市醫藥工業的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實現醫藥工業的持續快速發展。
2、主要目標
經濟總量大幅提升。規模以上醫藥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5%,2007年達到90億元,2010年達到140億元。增加值年均增長16%,2007年達到30億元,2010年達到45億元。
經濟效益顯著提高。規模以上醫藥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年均增長15%,2007年達到5億元,2010年達到8億元。全員勞動生產率2007年達到15萬元/人年,2010年達到20萬元/人年。
工業企業裝備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十一五”期間,醫藥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到2007年累計完成25億元,到2010年累計完成60億元。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2007年達到10個以上,2010年達到15個以上;規模以上企業技術開發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例2007年平均達到2%,2010年達到3%以上;新產品產值率保持在25%以上。
企業規模和產業集中度明顯提高。規模以上醫藥工業企業個數2007年達到70家以上,2010年達到80家以上;形成一批銷售收入上10億元的大型工業企業。
三、主要任務和發展重點
1、大力開發生產新型藥品,實現產品結構的優化調整
化學藥品:加大對新型原料藥和制劑開發與生產的力度,合理調整化學藥物的產品結構。發揮我市化學原料藥生產的優勢,增加原料藥品種,擴大規模,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延長化學原料藥生產企業的產品鏈。
現代中藥:提高中藥生產技術、質量標準、中藥制劑的現代化水平,大力開發生產優質中藥飲片、新型復方制劑、中藥保健品,中藥有效成份的提取、純化、質量控制新技術開發和應用。
生物制藥:加快疫苗、發酵工程藥物、診斷試劑等生物制藥的研制及科研成果產業化。
醫療器械:數字化電子診療儀器,介入性、微創性、無創性的診治醫療裝備、材料及相關器具,數字化醫學影像產品的開發生產。
獸藥:發展高效、低殘留的動物專用的原料藥和獸藥新劑型、中草藥單劑及其復方制劑、新型藥物飼料添加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