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崛起后直面新挑戰
民營資本的成功
根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的統計,目前,三一控股、福建龍工和方圓集團等民營企業利
用工程機械行業4%的資產創造了行業1/5的利潤,如此令人驚嘆的經營績效不能不說工程機械
行業的民營企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給人的感覺是,民營資本正在撬動中國傳統的制造業,尤
其是作為加工組裝型的工程機械制造業,以其特有的行業特征正在成為民營資本攻城略地的舞
臺。
透過上述數據傳遞的信息,不難發現工程機械行業民營資本的成功具有如下一些原因:
首先,本來具有加工組裝型行業特征的工程機械制造業,技術壁壘是進入行業的主要障
礙,但由于各種原因,目前的工程機械制造技術幾乎唾手可得。技術的迅速擴散為民營資本的
進入準備了條件。
其次,經驗證明,許多加工組裝型制造業的基本特征是勞動密集,并不是人們傳統認為的
資本密集,因此擁有相對資本量較小的民營企業多投入人力,少投入資本,由于成本低,在競
爭中也獲得了發展。
第三,銷售和服務是加工組裝型行業的基本特征,原因是加工組裝的對象基本都是最終產
品,產品質量的好壞始終與產品服務的好壞相關聯,而在銷售和服務方面更多使用的要素是大
量的勞動力而不是資本,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民營企業自然又占了先機。
第四,提高勞動力報酬是民營企業獲得優勢的另一個較大的原因,民營企業的薪酬制度、
持股計劃等方法對死水一潭的國有企業構成很大的沖擊。
如果上升到更高層面甚至可以認為,民營資本正是在發展過程中,無形地創造了一種與加
工組裝型制造業相適應的商業模式,這種商業模式符合我國的資源稟賦特征,適應加工組裝型
制造業發展的要求,自然在市場競爭中獲得了主動。至于企業產權制度、組織制度和經營機制
一定會影響市場競爭,但并不能改變競爭基礎。
我們可以認為,民營資本在工程機械行業的快速成長的真正原因是民營資本創造的新的商
業模式,正是這種商業模式改變了民營企業的競爭基礎,成為民營企業成功的關鍵。
民企面臨的挑戰
民營企業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在所有產品細分市場上與股份上市公司進行的競爭??陀^地
講,目前工程機械主導產品的主要市場依然掌握在股份公司手中,民營資本在長成巨人之前,
與實力強勁的傳統競爭者之間的競爭將十分激烈。此外,在國有股退出之后,成長中的民營企
業能一帆風順嗎?
民營企業面臨的第二個挑戰是外資的進入。首先,在工程機械制造技術的獲得方面,外資
占有更大的優勢,無論是開發能力還是開發實力,兩者之間均存在較大的差距。
其次,按照我國加入WTO的承諾,從2002年開始,外資企業與國內所有企業處在相同的競
爭環境中,尤其是人才的競爭將成為競爭的焦點。長期以來,外資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積
淀下來的管理優勢明顯強于國內企業。在新的形勢下,民營企業的薪酬制度、個人發展規劃以
及員工持股計劃等能否繼續有效將面臨挑戰。
第三,民營企業在市場營銷、服務等方面與外商相比存在較大的手段和方法差異。
第四,規模經濟將改變最終競爭的結局。由于我國資本市場不發達,民營企業在資本的獲
得、融資成本、融資結構等方面與外商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在資本市場中具有相對劣勢。
第五,外資的進入往往是戰略性與戰術性進入并舉。從戰略上看,外商更看好中國工程機
械市場的未來,短期內不惜以低價格策略占領市場,以其獲得長期的市場占有率優勢。而從戰
術上看,外資企業的市場是兩個,即國際市場和中國市場,短期內利用中國勞動力便宜的優
勢,降低產品在國際市場的成本,便可能獲得成功。而在長期,只要建立細分市場的相對壟斷
地位便能決勝最后。因此,成長中的民營資本如何應對新的挑戰、如何利用自身優勢突破重圍
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民營企業健康成長的最大憂患來源于民營企業自己。無論是成功、挑戰還是機遇,中國的
民營企業在走向未來的過程中,都應該時時刻刻保持足夠的清醒,面對快速發展的企業和高度
不確定的市場未來,民營企業家們應該有深深的憂患意識,警惕擴張的陷阱,反思自己的成功
與失敗,把握機會,把握未來,不要讓歷史的機會與自己擦肩而過。
本信息來自:廠長經理日報 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