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焦化行業清潔生產政策指向
審批、監管架構環保“高壓線” --解析焦化行業清潔生產政策指向 焦化等重污染行業只有嚴格執行國家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貫徹焦化行業準入條件,從源頭控制污染。焦化企業必須做到清潔生產,從日常的“三同時”和環境監管入手嚴防死守。這既是我國當前環保政策的要求,也是焦化行業今后的發展方向。 污染--焦化行業“看得見的殺手” 環保問題是當前焦化行業面臨的突出問題之一。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焦化行業的排污環節比較多,強度比較高,種類雜,粉塵大。第二是資源浪費嚴重,焦炭生產必需的原煤消耗量大且不可再生。目前,中國仍有近3000萬噸土焦生產。土焦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煤氣、煤焦油等寶貴資源被白白浪費。三是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焦炭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水、廢氣和苯并芘等大量有害污染物不但嚴重污染環境,同時嚴重威脅焦炭生產地區的人群健康。其中苯并芘是高致癌物。 審批--堅守準入條件"前沿" 當前及今后我國的環保政策指向是突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并重。就焦化行業而言,這一政策具體包括兩方面:一是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貫徹焦化行業準入條件,從源頭控制污染。二是加強"三同時"和日常環境監管工作。今后國家環保總局將強化焦化行業項目審批工作,并在審批中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一是嚴格對照焦化行業的準入條件。新建焦化項目必須符合國家和地區焦化行業發展規劃,在城市邊界外2公里內(城市居民供氣項目除外),主要河流兩岸,公路干道兩旁,居民聚集區、嚴防污染的重要食品、藥品生產企業周邊1公里內,國務院、國家有關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生態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旅游區、文化遺產保護區及飲用水源保護區內,不得建設焦化生產企業。已在上述區域內投產的焦化生產企業要根據該區的規劃,通過搬遷、轉產的方式逐步退出。 二是必須符合清潔生產的要求,推進循環經濟。2003年4月國家環保總局公布了煉焦行業清潔生產的標準,提出從源頭控制焦化行業的污染,焦化行業必須走清潔生產之路。新建和改、擴建的焦化企業必須達到煉焦行業清潔生產的二級標準。在缺水地區和聯合鋼鐵企業的新建和改、擴建焦爐必須配套干熄裝置。最近,安徽某焦化項目提出審批要求,該企業屬獨立焦化企業并聯產甲醇。因靠近長江,環境敏感,國家環保總局要求酚氰廢水必須通過處理全部回用,實現生產廢水零排放。 三是做到全部污染物達標排放,且滿足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標準。 四是必須符合環境功能區的要求。新建焦化項目必須改善或維持區域環境質量不下降;在沒有環境容量、質量不能滿足環境功能區要求的地方,新建、擴建項目無法通過區域平衡等替代措施削減污染負荷的項目,不予批準。 加強日常監管--鐵腕推進清潔生產 加強日常監管是嚴控焦化行業污染的重要手段。如果說"審批"是從源頭阻斷污染,加強日常監管,就是隨時隨地消滅污染。國家環保總局在加強日常監管中提出五項基本要求: 第一,必須嚴格執行"三同時"管理規定。對不按時申請環保驗收的項目或企業,要下補辦通知,逾期不辦的按照《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進行處罰;驗收不合格的,依法停止生產和使用,并予以處罰。 第二,堅決淘汰和取締小土焦和改良焦。按照環保法律規定和國家有關產業政策的要求,堅決淘汰土焦和改良焦。現有土焦和改良焦一律停止生產,廢毀生產裝置,供電部門停止供電,供水部門停止供水,運輸部門不得安排運輸計劃,工商部門收回營業執照,環保部門收回排污許可證。 第三,依法開展清潔生產,按照《清潔生產促進法》規定,省級環保部門要登記公布一批超標排放和超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焦炭生產企業名單。列入名單的焦炭生產企業要強制實行清潔生產審計。 第四,抓緊對焦炭生產企業發放排污許可證,并核定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總量,焦炭企業將來必須持證排污。對已經實施清潔生產并達到標準要求的企業,加強排污強度監控;對沒有開展清潔生產的焦炭企業的排污總量進行核定。 第五,加大環境執法和檢查力度。2004年以來,國家環保總局根據國務院清理整頓焦炭行業的精神,加大了對焦炭行業環境檢查和執法力度。2005年國家環保總局首批掛牌督辦的9個環境違法事件的第一個就是晉、陜、蒙交界區小煉焦、小煉鐵、小洗煤、小硅鐵企業排污嚴重影響環境問題。目前,國家環保總局正在與三省區有關部門研究采取措施,關閉違規生產企業或限令整改。近日,國家環保總局聯合國家監察部對企業違法排污等損害群眾的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檢查,并依法、依紀追究政府及其部門有關人員和負責人的責任。這表明國家進一步加大環境執法力度的決心,以及對環境保護問題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的充分認識。(中國冶金報鄭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