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投保主動性差環責險亟待更多“綠色通道”
企業發生環境事故,又無力賠償污染受害者的巨額損失時,怎么辦?環責險能幫助企業解決這個問題。然而,環責險的推廣并不順利,由于違法成本低、賠付率低,很多企業的主動投保意愿并不強,此外還存在法律支持不夠、技術標準滯后、專業機構缺乏等問題。我們需要更多政策與法律上的扶持與相關行業的自我完善,才能解決這些問題,為環責險這一“綠色保險”打開“綠色通道”。
企業投保主動性差 環責險亟待更多“綠色通道”
“新國十條”提出,要強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立法保障的責任保險發展模式。在食品安全、環境污染、醫療責任等領域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推動責任保險發展,不斷豐富責任保險產品和服務體系,用經濟杠桿和多樣化的責任保險產品化解民事責任糾紛。
“只要不列為強制保險,推廣難度就很大。”這是7月3日在煙臺市保險行業協會的座談會上,當地環境污染責任險(下稱“環責險”)首席承保公司一位負責人的話,道出了環責險的推廣瓶頸。
企業發生環境事故,賠償是件頭疼的事情,但有了環責險,這個問題可迎刃而解。據介紹,環責險是以企業發生污染事故對第三者造成的損害依法應承擔的賠償責任為標的的保險,保險人承擔了被保險人因意外造成環境污染的經濟賠償和治理成本,使污染受害者在被保險人無力賠償的情況下也能及時得到賠付。
環責險在山東省逐步推開
記者從青島市保監局獲悉,企業環責險自2013年起在青島市試點,當年共有55家企業正式簽約,投保總金額達1.92億元,發生事故最高賠償1000萬元,試點期為兩年,逐步擴大重污染行業和重點防控區域,每次突發環境事件及累計賠償限額共設100萬元、200萬元、500萬元、800萬元、1000萬元五檔,保費分20500元—10萬元多檔,企業按照生產規模和環境風險等級選擇相應的賠償限額。
濟南市于2015年1月開展環責險試點工作,試點范圍涉及化工、危廢處置、皮革制造、涉重金屬排放等九大類行業。截至今年4月,濟南市共有山東送變電工程公司、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卡車股份有限公司等25家企業參保。
與濟南市同時開展環責險試點工作的還有萊蕪市,煙臺市、威海市分別也于今年2月、4月啟動試點工作。今年以來,環責險試點工作在全省逐步推開。但采訪中,記者也發現,很多企業還是很難認可這一“綠色險種”,推進工作有一定難度。
企業主動投保意愿不強
環境污染責任險推廣難度大,主要在于企業主動投保意愿不強。
“目前條件下,相關部門對環境違法企業處罰力度不夠。環境污染違法成本低,缺少強制依據,仍是國內普遍存在的尷尬現實,這也導致企業購買環責險的動力不足。”人保財險煙臺分公司責任保險經理王春英介紹說,“相關部門對突發性環境污染比較敏感,對逐漸泄漏、逐漸污染的難以界定。”
2015年2月,煙臺環保局下發《關于開展環境污染責任險保險試點工作的通知》,規定人保財險為首席承保人,與另外兩家財險公司組成共保體承保。人保財險負責的招遠市和煙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連年續保的企業還不到10家。
據中華保險威海中支副總經理初海濤介紹,我國現在的環責險實際上是事故險,發生的概率很低。概率低意味著賠付率低,缺少理賠案例,這是環責險推進過程中的難題。這會影響企業投保積極性,增加了觀望心理。同時一些連續投保兩三年以上的企業,也開始懷疑投保到底有沒有用,能帶來什么保障。
“綠色保險”亟待更多“綠色通道”
基于解決環境污染風險問題而生,環責險又被稱為“綠色保險”。為調動企業積極性,鼓勵企業投保這一“綠色”險種,各市紛紛開辟“綠色通道”,將是否投保環責險作為信貸評估、成本補償、行政審批的考核標準。
據了解,濟南市、萊蕪市有關部門均表示,將參保企業投保信息通報金融機構,以綜合考慮投保企業的信貸風險評估、成本補償和政府扶持政策等因素,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優先給予信貸支持。同時,各級環保部門可在企業項目審批、評先評優、環保專項資金補助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
但總體來看,在環責險推廣中,還存在法律支持不夠、技術標準滯后、專業機構缺乏等不足之處,亟待進一步完善。據業內人士介紹,環境污染定損認定工作專業性強,但目前我國尚未建立相應的環境污染風險及損害評估機構,缺乏專業的企業環境污染風險評估人員,這限制了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的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