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泰說我國國際競爭優勢是制造業和重化工業
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以期最大程度上分享經濟全球化的好處,這
是世界各國參與國際競爭的策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清泰在日前的
“天津企業創新論壇”上說,我國的比較優勢是制造業和重化工業。
陳清泰說,我國正處在工業化階段,正在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國民
經濟中高新技術產業的比重,但就總體而言,在現階段的國際分工大格局中,我
國的國際比較優勢仍在經過高新技術改造后的加工制造業和重化工業。
他說,我國在加工制造業和重化工業方面已經表現出任何國家無法相比的比
較優勢,如在總量上是個經濟大國,擁有巨大的現實和潛在市場,總體上以內需
為主,有較大的回旋余地;在發展中國家中有較強的生產技術基礎,有較強的技
術開發力量,有較完善的產業綜合配套能力,有龐大的產業工人隊伍和科技人員
隊伍,勞動力價格低廉;在對外開放中,發達國家和地區陸續把勞動密集型加工
制造業向我國沿海地區轉移,之后把勞動密集型的高科技制造業如電子器件、通
訊、計算機裝配等向中國轉移,又將部分資本密集型重化工業如石化等向我國轉
移。與此同時,發達國家從某些產業中的退出,給我國工業化過程騰出了空間。
我國在勞動密集型加工制造業和某些資本密集型重化工業取得了長足發展。
陳清泰認為,我國20年來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些比較優
勢陸續發揮作用的結果。“但要使這些優勢一直持續下去,必須進行持續的創
新。”陳清泰說,機制轉換、結構優化和技術升級是當前我國工業化進程的主
題。他希望企業更加主動地參與國際分工,發揮比較優勢,并在體制轉軌和結構
調整兩方面取得新突破,使我國成為世界制造業和重化工業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