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藥劑監測循環冷卻水一夫當關節水萬千
我國石化、冶金、電力等多個國民經濟重要生產部門都用水做為冷卻介質,以降低工業生產時產生的高溫,保障生產系統正常運轉。如何將循環冷卻水做到最大化的節約,同時又能保證循環冷卻設備長期平穩運行,是一個難題。天津化工設計院承接的國家“十五”重大科技攻關課題——高濃縮倍率工業冷卻水處理及智能化在線(遠程)監控技術,攻克了這一難關。
“打一個比方吧,我們在循環冷卻水當中放入了一個會發光的小‘人’,這個小‘人’可以第一時間告訴我們循環冷卻系統內的情況,并且指示外面的控制設備及時調整,從而保證整個系統穩定運行。”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國家工業水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滕厚開總工程師介紹說。
面對記者的困惑,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的陳軍工程師解釋道:要使得循環冷卻用水做到盡可能的節約,減少補充量,讓現有的冷卻用水在系統內做到最大數量的循環,也就是提高循環冷卻水的“濃縮倍率”是最有效之道。提高了“濃縮倍率”,既可減少補充水量,又可以減少排污水量,降低污水處理成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可是,“濃縮倍率”提高,也會使得系統內的冷卻水濃度增高,產生腐蝕性,以及出現結垢、產生藻類等問題,從而影響循環冷卻系統的穩定運行。加入殺菌、除藻、除垢藥劑是國際通行的辦法。可是,高“濃縮倍率”對藥劑的耐腐蝕性和穩定性也提出了嚴峻的考驗,而且,工作人員又該如何準確監控水中藥劑數量如何,運行狀態怎樣,以決定何時添加藥劑呢?
“我們在循環冷卻水當中放入的這個小‘人’,它的‘頭’、‘胳膊’、‘腿’等各個器官都有著不同的功用,‘頭’用來除藻、‘胳膊’用來除垢、‘腿’用來殺菌。而且我們通過特殊的光波處理,讓這些小‘人’通體‘發光’,通過外面的監測設備,我們可以隨時追蹤到它的身體狀況、在水中的濃度。濃度低于標準,系統便可自動精確添加藥劑。從而避免了以往人工添加藥劑時間、數量掌握不精確的現象發生。”國家工業水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方燕萍高級工程師說。
這個一夫當關的小“人”,學名叫作示蹤型阻垢分散劑,外面的監控設備就是智能化在線以及遠程監控設備。這一技術設備已成功應用于天津石化公司乙烯廠、上海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吉化集團公司、中石油大慶煉化公司等13家企業,累計節水1780萬噸,節省水資源費用2860萬元,為企業減少排污水量1050萬噸,節省排污費138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