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五大經濟區發展現狀
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的發展,四川目前已基本形成成都、攀西、川南、川東北、川西北等五大經濟區,其經濟運行特征如下。
一、從總體規模看,成都經濟區經濟總量最大,攀西經濟區增長最快
2009年四川GDP為14151.3億元,其中,成都經濟區GDP為7102.5億元,占全省的49.4%;攀西經濟區和川西北經濟區GDP規模最小,僅分別占全省的9.0%和1.5%。攀西經濟區經濟增長最快,2000-2009年GDP平均增速(現價,下同)為16.2%,比居于第二位的川南經濟區高0.4個百分點。
二、從產業結構看,川南經濟區第二產業比重最高,成都經濟區產業結構最優
2009年川南經濟區第二產業所占比重最高,為55.1%,比川西北經濟區(第二產業比重最低)高18.4個百分點,比全省平均水平高7.7個百分點。成都經濟區服務業所占比重最大,為42.2%,居五大經濟區之首,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5個百分點。
三、從固定資產投資看,成都經濟區投資規模最大,川西北經濟區增幅最高
2009年成都經濟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231億元,占全省投資總額的52.4%,居五大經濟區之首,是川東北經濟區(居第二位)投資總額的2.6倍。川西北經濟區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最大,2000-2009年平均增速為38.1%,比川東北經濟區(增速居第二位)高0.9個百分點。
四、從消費市場看,成都經濟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最大,川西北經濟區增長緩慢
成都經濟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增速均居五大經濟區之首。2009年成都經濟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860.2億元,比2008年增長21.3%,占全省的比重為52.2%。川西北經濟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緩慢,所占比重偏低。2000-2009年平均增速僅為13.9% ,遠遠低于其他四大經濟區,其中2009年占全省的比重僅為1.0%,比2000年下降了0.1個百分點。
五、從居民收入看,成都經濟區居民收入較高,川西北經濟區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
成都經濟區居民人均純收入普遍高于其他四大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普遍較低,2009年最高的地區廣安只有13020元,僅比成都經濟區的眉山僅高39元。川西北經濟區居民收入差距最大。2009年甘孜和阿壩的城鄉收入比分別為4.9和4.6,遠遠高于其他經濟區。
六、從經濟效益看,成都經濟區財政收入最高,川西北經濟區增長最快
2009年成都經濟區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為490億元,占全省的58.4%,居五大經濟區之首,其中稅收收入為353億元,占全省的59.5%。川西北經濟區增長最快,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為21億元,同比增長41.7%,其中全年實現稅收收入15億元,同比增長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