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開:投資應向汽車關鍵零部件企業傾斜
-
“我今年提交議案的主題是,希望國家4萬億元投資能夠向優勢裝備制造業、關鍵汽車零部件企業傾斜。”全國人大代表、陜西法士特汽車傳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大開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的工業基礎更加先進、牢固,才能使中國的汽車工業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
李大開坦言,在我國汽車工業發展史上,國家投資往往向整車制造企業傾斜,而忽視了零部件企業的發展;反觀國外,恰恰是先進零部件企業的崛起造就了其領先的汽車工業。
談及如何支持我國優勢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發展,李大開認為,減免稅收、提供優惠貸款或貼息貸款以及減免進口關稅等措施都是行之有效的。
要做強做大優勢零部件企業
李大開表示,近年來,我國汽車工業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差距在逐漸縮小,但在產品先進性、資源消耗等方面依然落后,同時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集中度較低。
據統計,2008年我國注冊零部件企業超過1萬家,但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年產銷超過百億美元的公司不在少數,而2008年我國年銷售收入達到10億美元的企業共有6家,達到5000萬美元的也不過50家。
針對上述問題,國務院日前發布的《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要支持汽車零部件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擴大規模,這在業界引起了強烈反響。
在李大開看來,國家鼓勵汽車零部件企業兼并重組的最終目標是做強做大優勢企業。
“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到,要做強做大裝備制造業。”李大開坦言,從“做大做強”到“做強做大”提法的轉變,充分表明國家并不希望企業大而不強。
在李大開眼中,企業做強必須具備如下四個衡量標準:一是自主創新和研發能力強。正是由于我國缺乏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導致國內汽車企業長期受制于人,其大部分利潤被外國企業攫取;二是制造能力強;三是資金能力強,包括融資能力強、資產負債率低、資本情況健康等方面;四是管理能力強。
李大開強調,企業實施兼并重組的前提條件有兩個:一是這完全屬于企業自主、自愿行為;二是在練好內功的基礎上方可考慮進行企業之間的兼并重組。
國家專項資金不能“撒胡椒面”
李大開認為,國家投資4萬億元擴大內需的經濟刺激計劃對汽車工業來說是一個福音。今后,國家加大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和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必將拉動重型卡車及其零部件產業的快速發展。
《規劃》也提到,今后三年內中央將安排100億元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企業技術創新、技術改造和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的發展。這一積極的政策信號,顯示了國家對汽車零部件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視程度。
“但是我更希望這項扶持政策能夠落到實處,最后真正落實到企業,具體到產品,并且是切實可行的。”李大開表示,國家對汽車行業的扶持資金不能“撒胡椒面”,而要專攻其長,真正解決行業自身存在的問題。
對于這百億元扶持資金的具體投向,李大開認為,首先,國家應當加大對汽車零部件基礎工業的傾斜力度;其次,應對汽車行業的重點企業和優勢企業給予重點扶持,以發揮他們的骨干帶頭和示范作用。
正如李大開所言,沒有先進的零部件,再先進的整車設計理念也無法成為現實。從某種意義上講,零部件工業的水平決定著汽車工業的整體發展水平;而振興民族汽車工業,必須首先實現零部件工業的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