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重組誕生百萬產能企業改變汽車產業布局
上汽和南汽重組合并的余波未消,不久前出臺的“調整和振興汽車產業規劃”又將國內汽車業的兼并重組提上了日程。 “規劃”提出,加大國內汽車的兼并重組力度,占全國汽車銷量90%以上的汽車企業集團數量,將由目前的14家減到10家以內。一石激起千層浪,業界紛紛討論新的一輪兼并重組熱潮,對國內汽車產業有何影響。兼并重組對于我國汽車業到底是利還是弊,兼并重組如何政策和市場之間取得平衡呢?
兼并重組勢在必行
此次“調整和振興汽車產業規劃”將汽車業的兼并重組提高到了政策的高度,可以看出國家對于汽車行業整改的關注。國家下定決心從政策上推進兼并重組,反映出汽車業已經出現了許多問題。國內汽車業雖然經歷了連續的高速增長,但是很多問題被高速擴充的市場容量給掩蓋。去年爆發的國際金融風暴給國內車市帶來了強烈的沖擊,國內汽車業存在的各種問題都暴露了出來。
結構性問題是一直困擾著國內汽車業的重大問題。國內整車企業超過150家,按企業集團統計大約80多家。車企雖然數量眾多,但是規模和核心技術能力卻與國際汽車巨頭相去甚遠。豐田一個企業的銷量甚至接近了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汽車銷售區域的總和。實力懸殊的中國汽車要想在國際市場廣泛參與競爭,就必須通過重組合并形成合力,促成汽車業的戰略性結構調整,增強競爭力。
目前,國內汽車業資源過于分散,沒有形成整合的實力。企業合并重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整合優勢資源,形成合力,打造集中的產業集群,使之成為規模、專業,并具有靈活性高、抗風險能力極強的獨立大個體,這也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必然要求和發展趨向。中國的汽車企業與外國企業最大的不同就是缺乏整合,沒有形成系統、靈活的競爭優勢,過于分散的資源布局弱化了發展進程,拉大了與外國大汽車企業的差距。
所以,借著國際車市面臨大洗牌的機遇,國家以政策導向的方式促使國內汽車業加速兼并整合。規劃提出,未來3年內國內年銷量200萬輛以上的汽車企業集團要達到2-3家,超過百萬輛的達到4-5家。支持大型汽車企業集團進行兼并重組,支持汽車零部件骨干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擴大規模。鼓勵一汽、東風、上汽、長安在全國范圍內兼并重組,也支持北汽、廣汽、奇瑞和重汽區域性兼并重組。
提高核心競爭力是整合關鍵
為了我國汽車產業的長遠發展,汽車業的兼并重組已是必然之路,但是此次政策主導的兼并重組卻不宜單純的拼湊,而是應該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主要目標。
雖然汽車業的涉及行業面廣,規模效應十分重要,但是一味地追求規模,將很多不相干的車企盲目拼湊,反而會使兼并重組的效果大打折扣。因為對于車企來說,本身的核心競爭力,即產品的研發能力,技術創新能力以及旗下資源的整合能力是十分關鍵的部分,切實通過兼并重組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才是整合的目的。所以,汽車業的兼并整合應該深入分析各車企的優勢和劣勢資源,將能夠產生互補效應的車企整合到一起,擴大企業所占有的資源,才能夠最大限度的提高兼并重組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