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銅震蕩廢銅出貨積極
進入12月份以來,銅價的反彈令空頭瞠目結舌,圣誕前夕COMEX銅的誤操作使得本輪反彈進入高潮,滬銅非但沒有糾錯,反而趁國外市場休市期間不斷上升,進入了三季度形成的振蕩區間。雖然銅礦的供應過剩長期壓制銅價,但是在短期利多因素以及年終備貨效應的綜合作用下,多頭的力量同樣不容小覷。從價格來看,銅價將在新的振蕩區間形成拉鋸,短期依然存在上沖動能。國內年終的備貨往往對銅價形成季節性利多影響。
據統計,自2001年至2012年,12月份銅價上漲的年份有7次,占比58.3%。年終的備貨對銅價的支撐作用不可忽視,雖然說國內經濟增速逐漸下滑,經濟結構改革摒棄傳統投資模式,但是面對政策以及行業發展方向的不確定性,下游消費企業不可能不做準備。從近期數據來看,LME銅庫存持續下降,已從6月份年內高點67.8萬噸下降至最近的37.2萬噸左右,下降幅度達到45%,庫存的下降跟LME倉儲新規則以及投行退出倉儲業務有關。同期,國內的銅進口數據保持高位,6月份以來,國內未鍛軋銅以及銅材的進口同比大幅增加,其中11月份進口量達到43.6萬噸,同比增加19%。SHFE的庫存同樣呈下降趨勢,截至12月20日當周,SHFE庫存為13.1萬噸,創出自2012年6月份以來的新低,較年內高點24.7萬噸下降47%。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國內銅表觀需求相當強勁。
ICSG最近的數據顯示,全球9月精煉銅市場由8月的小幅供應過剩變為供應短缺16.2萬噸。當然,有市場人士認為當前的銅需求是融資所致,并不能代表真實的需求。在流動性趨緊的2014年,融資銅的市場依然廣闊,不論是實體需求還是融資需求,強勁的表觀需求對銅價形成支撐是不能否認的。長期來看,國內經濟的減速以及銅礦的產出高峰是銅價難以走強的主導因素,但是短期內利好不斷,除了年終的備貨需求以及近期國內強勁的表觀需求,銅收儲以及印尼將于2014年禁止金屬原礦出口等傳聞都對銅價的上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