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振興規劃為何選這十大產業?
中國經濟網2月27日北京訊(李雨思) 日前我國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已經全部出齊,為什么選這幾個產業?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鐵男表示,最主要是我國面臨的經濟危機情況特殊,十大產業其中九個占GDP的比重達到1/3,這十大產業能夠穩定下來,財政、稅收、就業、“三農”問題就基本能夠穩定。
我國金融危機跟西方國家不一樣,西方國家是因為金融系統出現問題,進而影響市場的信用、信心導致市場萎縮、購買力萎縮。而我國是因為國際金融危機造成市場萎縮,十大產業相當一部分是靠外需拉動,外需下降又傳導到國內市場,對產業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比較一下,國外的第二產業比重比較小,主要是第三產業,有的占70%、有的占60%多,我國第二產業達到40%以上。有的國家金融業在GPD的比重有超過20%。我國家跟西方工業化國家處年發展階段不一樣,產業結構不一樣,所以這次國際金融危機所面對的和矛盾暴露出矛盾的順序也不一樣。
十大產業提供就業超過了1億多人,涉及3億農民生計,“我們的GDP,整個金融領域,兩個股市的上市公司都接近六成在這十大產業中。所以這十大產業能夠穩定下來,財政、稅收、就業、“三農”問題就基本能夠穩定。”
鋼鐵、汽車、船舶、石化、紡織、輕工、有色金屬、裝備制造、電子信息以及物流業這十個行業,有的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有的是重要的戰略性產業,有的是重要的民生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舉足輕重。其中九個產業工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接近80%,占GDP的比重達到1/3,規模以上企業上繳稅金約占我國稅收收入的40%,直接從業人員約占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數的30%。
從解決“三農”問題看,僅紡織和輕工的食品、造紙、家具、家電、皮革、日化等部分行業,相當的產值來源于農副產品深加工業,涉及3億農民,吸納進城務工近6000萬人。鋼鐵、石化、有色金屬作為重要的基礎原材料工業,船舶和裝備制造作為重要的基礎裝備工業,在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支撐作用。
高速發展的電子信息產業使我國社會信息化水平實現了質的飛躍。物流業是融合運輸業、倉儲業、貨代業和信息業等的復合型服務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領域廣、吸納就業人數多、拉動消費作用大,其增加值占全部服務業增加值的16.5%,占GDP的6.6%。我國是一個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工業化、城鎮化和國際化面臨的發展和建設任務艱巨,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可預見的將來,這些行業的地位和作用不會改變。
(責任編輯:李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