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產業振興規劃效果還待實施力度檢驗
事件描述:
1月14日,國務院審議并原則通過了鋼鐵產業調整振興規劃,該規劃是國務院第一批通過的產業振興規劃,主要內容包括:擴大鋼鐵需求、支持鋼材出口、控制鋼材總量、淘汰落后產能、推進企業聯合重組,提高集中度。同時還計劃在中央預算內列支專項資金,推動鋼鐵產業技術進步,整頓鐵礦石進口秩序等。
事件評析:
2008年3季度后,中國鋼鐵產業經歷了近年來罕見的困難時期,11月份出現全行業大面積虧損,大規模的減產、停產、限產波及到了幾乎每一個國內鋼鐵企業,企業效益出現大幅下滑。此次鋼鐵產業振興規劃就是在中國鋼鐵工業處境最困難的背景下出臺的。
從產業振興的規劃來看,主要內容大致與05年出臺的鋼鐵產業政策相同,如提高產業集中度,控制鋼鐵總量等內容在鋼鐵產業政策中都有表述。但對鋼材出口給予了明顯的支持,同時對于落后產能的淘汰提出了更高的淘汰目標,比如對高爐的淘汰標準將由過去的300米3提高到400米3以上,部分企業可能更高。同時還首次在中央預算內的基建投資中列支專項資金,支持鋼鐵產業技術進步。
我們認為鋼鐵產業振興規劃著眼于長遠,在中長期內有利于提高整個中國鋼鐵工業的競爭力和效率。但從短期內,當前中國鋼鐵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市場需求不足和產能過剩嚴重,同時盲目追求高端產品的惡果正在逐步顯現。因此能否有效在短期內改善中國鋼鐵產業的供需矛盾是近期鋼鐵產業能否走出困境的關鍵。
我們認為淘汰落后產能一方面還有待于觀察地方政府的執行力度和效果,另一方面目前中國鋼鐵產業產能過剩的焦點當前主要集中在板帶材生產能力上,這些軋鋼能力大都于大型高爐相配套,并不在淘汰范圍內,而與小高爐、小轉爐配套的長線材軋制能力實際過剩情況并不嚴重。這無疑將形成一個淘汰落后產能的悖論,即對落后冶煉能力的淘汰實際無助于緩解目前板帶材產能過剩的現狀。
中國鋼鐵工業子2002年走出低估以來,已連續高速發展了6年,無論是外部市場還是鋼鐵工業本身都需要一個綜合的調整。在此背景下,我們認為寄希望于鋼鐵產業振興規劃來根本性的改善目前鋼鐵產業的困難將是十分困難的。在宏觀經濟得到根本性的好轉前,國內鋼鐵工業仍將處于中長期的調整中。
綜合評價及投資評級調整:
鋼鐵產業振興規劃雖在中長期有利于鋼鐵工業的發展,但短期內對鋼鐵產業的影響效果有限,特別是配套相關措施是否能得到有效的貫徹和執行還有待于觀察。鋼鐵企業目前仍面臨高價庫存消化壓力大、市場信心和需求不足,貿易商進貨較少等不利局面。我們認為2009年上半年仍將是鋼鐵企業較為困難的一段時期,下半年隨著高價庫存逐步消化完畢,企業盈利狀況有望改善。因此近期我們仍維持對行業"中性"的投資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