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整合正當時
在整車企業并購暗潮涌動之時,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也面臨著一次重新洗牌的過程。其中,國內零部件企業將走出兩條不同的道路:一部分與主機廠結合緊密的零部件企業將隨著主機廠的收購兼并而壯大,而另一部分企業將成長為系統級零部件的獨立供應商。國內零部件市場尚如此激流勇進、洶涌澎湃,中國企業在國外汽車零部件市場也同樣是暗流涌動、風生水起。
整合重組勢在必行
汽車零部件市場的構成主要有三大塊:整車配套、售后和出口,其中整車配套占比最高。近5年來,整車市場的高速發展帶動了零部件企業的高增長。
經過高速發展的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具有廠商數量多、市場化競爭激烈、國際化程度高、技術來源復雜等特點。據統計,國內零部件行業百強企業的市場份額僅占整個行業的50%,遠低于其他國家(地區)的集中度。盡管去年零部件行業整體收入達到8370億元,但規模以上企業中有80%銷售收入不足1億元,行業中只有43%的零部件企業擁有專利,不到20%的企業擁有發明專利。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幾年,海外汽車零部件巨頭紛紛借合資合作進駐中國。德爾福、威斯卡特、康明斯等諸多外資汽車零部件制造商早已在中國建成了數十個生產基地和分公司。截至目前,外資汽車零部件已經擁有3/4的中國市場占有率,而有些核心部件,甚至達到90%以上。
而整車市場愈演愈烈的價格戰也正在蠶食著零部件行業的利潤率。就像全球汽車行業咨詢專家Alixpartners公司發布的研究報告所指出的那樣,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面臨成本增加和外部競爭引起的利潤沖擊。作為規模優勢行業,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產值規模雖大卻沒有發揮規模效應,所以汽車零部件行業的整合重組勢在必行。
兩條道路皆通“羅馬”
行業整合的最終結果是企業數量的減少和行業龍頭的崛起。整車行業即將進入兼并重組時代,這將傳導至零部件供應企業。而且從內部來說,零部件企業家數過多不利于產生規模化效應,難以化解整車價格下降帶來的成本壓力。
財富證券研究員王群認為,汽車零部件的生態系統分為三個層次,與整車聯系最緊密的是系統供應商,其次為汽車總成/模塊供應商,處于最外圍的是汽車零件/元件供應商,相應的利潤分配從高到低。從全球排名前4的汽車零部件巨頭可以看出,主要成長模式有兩種,一種是依附主機廠做配套,比如德爾福之于通用,優勢是可以借助主機廠之力迅速發展壯大,同樣劣勢也在于主機廠不景氣時生存將非常艱難;另一種是獨立式系統供應商,以德國博世集團為代表。
目前A股上市的汽車零部件企業中,也可以按此劃分為兩大陣營。前者以東風科技(600081)、一汽富維(600742)、啟明信息(002232)為代表,分別依附于東風和一汽集團;后者以萬向錢潮(000559)、寧波華翔(002048)、濰柴動力(000338)、福耀玻璃(600660)為代表。
以上劃分并不指后一類公司完全與主機廠脫鉤,實際上在新興市場的崛起過程中,依附主機廠的零部件企業發展速度更快。寧波華翔就通過參股企業進入一汽集團的零部件配套體系,濰柴動力更是通過吸收合并湘火炬,直接控制了陜汽集團。只不過后一類企業相比而言更具市場競爭力,更符合國家的汽車戰略發展方向。
抄底零部件制造業中國供應商搶購海外技術
3月31日,德爾福正式同意將其全球制動和懸架業務出售給北京京西重工,雙方簽署的認購協議目前還在等待美國紐約南部破產法院的許可,最終將于今年底完成全部交割。
“項目金額相當龐大,但在破產法院許可后,還要走一個拍賣程序,為防止出現更高的競購價格,所以在收購流程未結束前,收購金額都是保密的。”京西重工相關人士表示。
但據路透社報道,京西重工準備向德爾福支付9000萬美元現金,收購其相關機械設備、知識產權和不動產,其中包括德爾福制動和懸架業務分布在全球的8個工廠、5個技術中心及14個技術支持和客戶服務中心。
知情人士透露,此收購項目還將為京西重工直接帶來每年數億美元的在手訂單以及凱迪拉克、奔馳、寶馬、奧迪等40余家全球客戶。“因收購將結束長期未決的懸念,一些舉棋不定的客戶可能還會在交割后增加訂單。”
無獨有偶,此前數天,吉利汽車也成功收購了澳大利亞DSI自動變速器公司。“直接收購國外汽車零部件公司是中國本土供應商獲得核心技術的方式之一。在金融風暴的背景下,本土供應商還會有更多的海外并購機會。”蓋世汽車網總裁陳文凱說。
另外一個重要背景是,“關鍵零部件技術實現自主化”已經作為八大目標之一被列入了汽車產業振興規劃,中央還將在未來三年出資100億元作為技術進步、技術改造的專項資金。
政府力促
此次德爾福并購案的幕后推手其實是北京市政府。記者獲悉,收購德爾福業務的北京京西重工今年3月份才正式掛牌,是由北京市房山區政府、首鋼集團和天寶集團共同出資組建的新公司,注冊資本為8億元人民幣,其中,房山區政府占股25%。
事實上,京西重工就是為了迎合北京地區汽車產業發展需要而組成的聯合體。記者獲悉,德爾福并購案塵埃落定后,京西重工還將在北京市房山區建設北京高端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并迅速進入底盤系統、動力系統、汽車電子等核心零部件領域。
“奧運會后,北京的很多高污染工業企業外遷,對北京市的工業增長后勁造成很大影響;另一方面,中國汽車零部件業正面臨空心化的尷尬局面,發展核心零部件,形成產業集群就成了北京政府的戰略選擇。”一位接近京西重工的人士透露。